www.91p263.com/日本久久综合网/精品午夜影院/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手机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會員
順豐速運
京東集團
中鐵鐵龍
德邦
首頁
關于協會
專委會介紹
領導致辭
組織體系
工作規則
聯系我們
領導機構
專家庫
教育培訓
通知公告
會員專區
副會長單位
常務理事單位
理事單位
會員單位
新聞資訊
行業報告
信用公示平臺
快訊
邁向“物流強國”,李克強推動物流發展與李強總理談物流
2023-03-13 來源 : 掌鏈 瀏覽 :277
3月11日,我們辭別李克強,迎來新一屆總理李強。從2013年到2023年,李克強任國務院總理期間,也是中國現代物流高速發展的十年。
掌鏈簡單梳理十年期間相關物流政策,同時總結了李強過去在推動物流發展方面的工作。
一、李克強這么推動物流
(一)
2013年:正式形成大交通監管。
2013 年3 月,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撤銷鐵道部,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原鐵道部的企業職責,在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交通運輸領域大部門制改革正式啟動,由交通運輸部統籌規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郵政行業發展的綜合交通管理體制初步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式推進,為推進多式聯運和貨運物流高效協同創造了局面。為2017年交通運輸部發布《“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打下基礎。
(二)2014年:首部中長期物流規劃。
2014年9月1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正式把物流業定義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把物流業定位為國家基礎性、戰略型產業,物流業行業地位也得到提高。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40億件,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三)2015年:數字物流得頂層加持。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同年7月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高效物流”納入11項重點行動,這也是后來菜鳥物流、美團配送、滿幫集團、貨拉拉、快狗打車、滴滴貨運等數字化貨運平臺得以發展的政策因素。
(四)2016年:“物流大國”推降本增效。
2016年9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 《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 (2016-2018年)》,推進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五個方面(簡政放權、降稅清費、補短強基、互聯互通、聯動融合)21項具體措施。要求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201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超過11萬億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
(五)2017年:首次部署供應鏈創新發展。
2017年10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這是國務院首次全面部署供應鏈創新發展,國務院首次官方發文定義供應鏈為: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
(六)2018年:快遞大國推進快遞發展。
2018年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提出一是強化制度創新,優化協同發展政策法規環境。二是強化規劃引領,完善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基礎設施。三是強化規范運營,優化電子商務配送通行管理。四是強化服務創新,提升快遞末端服務能力。五是強化標準化智能化,提高協同運行效率。六是強化綠色理念,發展綠色生態鏈。2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快遞暫行條例(草案)》,這是我國快遞業首部行政法規。
(七)2019年:交通強國建設助力物流。
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同年9月6日 國務院、交通運輸部頒布《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首次“無車承運”更名為“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并對其定義和法律地位進行了明確界定,推動數字貨運物流發展。同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24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首次提出“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
(八)2020年:推抗疫紓困與物流降本。
2020年3月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恢復發展的措施。2020年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實施意見的通知》發布,提出,深化關鍵環節改革,降低物流制度成本;加強土地和資金保障,降低物流要素成本;深入落實減稅降費措施,降低物流稅費成本;加強信息開放共享,降低物流信息成本;推動物流設施高效銜接,降低物流聯運成本;推動物流業提質增效,降低物流綜合成本。
(九)2021年:冷鏈物流規劃先行出爐。
2021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構建現代物流體系。2021年12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工作指導,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冷鏈物流作為細分物流市場,先于國家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出爐,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國家關切。
(十)2022年:十四五現代物流規劃出爐。
2022年1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這是我國首部五年現代物流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程、 鐵路物流升級改造工程、物流業制造業融合創新工程、現代物流企業競爭力培育工程等。
二、李強總理這么談物流
(一)浙江省工作期間:重視快遞物流發展
2013-2016年 浙江省省長
2015年11月13日,在浙江桐廬舉行的首屆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上,浙江省省長李強對浙江快遞行業做出了展望。“快遞業作為先導性產業,連通線上線下、國際國內、城市鄉村,對于搞活流通、拉動內需、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推動流通方式轉變和消費升級,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浙江正大力發展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加快發展快遞業已成為浙江的必經之路。”“我們將大力推進快遞業國際化,不但要大膽地引進來,更要勇敢地走出去,構建起一個全球化的快遞服務體系。”
李強表示,“下一步浙江將堅持以問題導向,大力推進快遞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一方面,需進一步總結杭州快遞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的經驗,支持快遞企業利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優化網絡布局,提升管理效率,拓展產業協同空間,加快推動快遞業融入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另一方面,堅持共享快遞發展成果的理念,大力鼓勵快遞企業下鄉出海,提高快遞服務通達性、便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斷擴大服務范圍的輻射區,改善服務體驗舒適度。”
(二)江蘇省工作期間:關注智慧物流發展
2016-2017年 江蘇省委書記
2016年10月31日,在世界物聯網峰會上,江蘇省委書記李強認為物聯網發展特質與江蘇產業特色高度契合,他對物聯網在江蘇應用充滿自信。李強表示,據麥肯錫預測,未來10年內,全球物聯網將創造10多萬億美元的價值,約占全球經濟的1/10,并與城市管理、生產制造、家庭事務、汽車駕駛、能源環保、物流運輸、消費結算、個人健康等重要領域結合,形成數個千億級規模以上的細分市場。
(三)上海市工作期間:物流保通保暢
2017-2022年 上海市委書記
2022年5月13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物流企業檢查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按照“四應四盡”要求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扎實做好交通運輸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加快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為打贏大上海保衛戰提供堅強保障。
李強來到位于閔行區的長三角重要物資中轉站,聽取安吉華宇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保障供應鏈相關工作介紹,就從嚴從緊抓好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疫情防控和重點崗位人員閉環管理作了具體了解,關切詢問企業在運輸、倉儲、配送、人員到崗以及核心業務恢復等方面還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
上一條:
3月1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下一條: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七屆五次理事會在京舉行
快訊
更多
2025-08-18
今年上半年食品冷鏈物流業務總需求量為1.92億噸 同比增長4.35%
2025-08-18
上半年國家鐵路發送煤炭10.2億噸,其中電煤6.95億噸
2025-08-11
高效物流網絡助云南松茸開拓市場
2025-08-11
內江鐵路專線投運,西部物流迎來新機遇
2025-08-04
大秦鐵路日均運煤超100萬噸全力保供迎峰度夏
2025-08-04
甘肅首列"保稅物流+國際班列"正式開行
新聞資訊
更多
中國智慧物流與供應鏈創新發展大會于廊洽會期間隆重召開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智慧物流專業委員會主辦 “2021(第四屆)中國智慧物流與供應鏈創新發展大會” 于成都隆重召開
物流新視覺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發表致辭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啟生發表致詞
關于我們
關于智慧委
智慧委動態
聲明
會員專區
副會長單位
常務理事單位
理事單位
會員單位
聯系我們
電話:010-68525455 周一至周五 8:30-18:00
傳真:010-68525455
郵箱: zhangzhiqiang@wlxh.org
中國智慧物流平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45號(國務院國資委商業機關服務局2號樓) 電話:010-68525455
Copyright 2008 版權所有:中交協智慧物流分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維運:北京中人物委信息咨詢中心
ICP備案:
京ICP備17016695號-1
關閉返回